
随着时代变化,善恶观念也不是一成不变的。
性善性恶
孟子讲人性本善,荀子讲人性本恶,扬雄主张人性是善恶混合,公孙子主张人性无善无恶。
关于性善还是性恶,真要铺开来写,整个几百万字也正常。
九秋的观点是:善恶相对论。如果世界上没有善,自然也不会有恶。同样的,如果世界上没有恶人,怎么显示出善人?
变化
任何事物的善恶都是不断变化的。同时,因为善恶是由人制定的,所以目前的万事万物的善恶都是指对于人有没有好处,对人类有好处,那就是善,对于人类有害处那就是恶。
大多数人论善恶皆是于己有利则为善,于己有害则为恶。平时所说的害虫本质上就是因为对人类的生活、生产,造成了负面的影响。
此善恶论的是很可笑啊,仔细想想是不是有失公允?
往年的今天
本文最后更新于2020年9月4日,内容观点随时间变化而改变,望周知。
邪恶太了解善良,而善良的人,毫不了解邪恶。
黑暗中普罗米修斯盗火之所以被称为义举,不是偷盗行为本身正义,而是他用偷盗对抗更邪恶的事。
好人成佛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,而坏人只需放下屠刀。
但凡有良知的人,都是带着批判的眼光去看世界,带着包容的眼光去欣赏朋友,同时带着怜悯的眼光去看底层那些受尽苦难的劳动人民。而大多国人恰恰相反,他们带着赞美的眼光看待高层社会,带着傲慢而不屑的眼光看同类。而对于那些生活条件过得比自己差很多的人,一脸鄙夷,同时带着高人一等的优越感。
坏人教会你成长,好人告诉你方向。
传统意义上的坏人做坏事,对社会的危害通常是有限的,因为坏人知道自己做的是坏事,在道德上会有自限性。更厉害的是好人干蠢事,他打心眼里不觉得自己在作恶,甚至有道德崇高感,觉得自己是在自我牺牲做好事,被人指责和压迫还有很强的韧性去坚持。最恐怖的是为组织去作恶,底下的人没有责任感,觉得自己做的事不是为自己个人谋利,是为了更大的组织的共同利益奋斗,那做起事来是又果决又无负担,如果方向偏了就不得了。
越是愿意帮助一个人,你的热情就显得越廉价。而平时高冷一点,偶尔一次伸出援手,别人才会感激涕零。好人没什么好,坏人也不是那么坏。只是坏人做了一件好事,似乎就有了值得原谅的理由。而好人只要做了一件坏事,往往就意味着身败名裂。
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好人,如果你找不到,就让自己成为一个。
好人和坏人的一个区别是,好人总是适应世界的规范,而坏人总是试探世界的底线。有些效能特别高的人之所以被说像坏人,就是因为他们采用了坏人的高效能做法。
蛾扑火,火焦蛾,莫谓祸生无本;果种花,花结果,须知福至有因。
人之所以对坏事保持沉默,一是恐惧;二是无能为力;三是这坏事对他来说是好事。